是病不是病 你说的不算

时间:2024-09-17 17:35:02来源:离本依末网 作者:百科
看到衣服上有圆点马上丢开,病不病说拜托这只是病不病说衣服的花纹。桌角对着自己马上就要换位置,病不病说不至于吧!病不病说什么?不开窗户的病不病说房间你待不下去,会晕菜?这些都是病不病说什么呢?

是病不是病 你说的不算

前段时间,杜汶泽患罕见怪病的病不病说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,杜汶泽所患的病不病说这种极罕见的怪病叫做“米勒费雪症候群”,是病不病说一种后天的多发性神经炎疾病,病原至今仍不为医学界所知。病不病说社会在进步,病不病说“病”也在进化,病不病说啥密集恐惧症、病不病说脸盲症、病不病说强迫症……这些个原来听都没听说过的病不病说“病”,现在却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,在豆瓣上,单是各类型恐惧症的小组就有N个,且组员众多。有看见人多就腿软的,进入密闭空间就心惊胆战、冷汗直冒的,有看见生肉撒腿就跑的,还有经过隧道就惊慌失措的……这些个“病”有的你在医书上都找不到,就连医生可能也说不出你的病因,可它却真的存在,而且还被越来越多地总结出来。

是病不是病 这些你听过不

看到波点就害怕,吃个饭点菜成问题,见了N次的人还是不认识,老觉得有人要“害”我,强迫自己这样那样,不然就浑身不舒服,焦虑得要死,怕电话,怕尖的东西,就连太空旷的地方都害怕,我是真的有“病”了吗?

A.脸盲症

“病人” (薛雪,女,27岁) 自述:

我超级不会认人,经常出现别人叫我,我愣是认不出对方是谁的状况。见过一次面的人,基本上过目就忘。见过很多次的人,哪怕是熟人,如果换个场合,换个造型,我也有可能认不出谁是谁。还有,在我看来外国人长得都一个样,看国外的电影,经常被那些“相同”的脸扰乱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脸盲症。又称为“面孔遗忘症”,“临床”表现为看不清别人的脸,对别人的脸失去辨认能力。

B.不安腿综合征

“病人”(张小娟,女 28岁)自述:

我坐在沙发上,7岁的小侄子看着我,幽幽地说:“你跟我爸真是亲兄妹啊!”啊?我还没反应过来,他拍拍我的腿说:“你们都会抖腿啊!”没错,本姑娘贤良淑德优雅端庄,可是,在十分放松的场合,就是忍不住会抖腿啊!我跟我哥都等着抖出一个“共振”来,我妈说我们家的财都被我们兄妹俩抖光了!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不安腿综合征。腿的某个部位出现一种异常的、难以形容的,不是痛也不是痒,类似蠕动感的不舒服感,那是一种非常“深沉”的不舒服,不是发生在皮肤表面,所以没得抓没得挠,非要马上动一动才舒服!

C.密室综合征

“病人”( 默默,女,31岁)自述:

甭管在家还是单位,我一进去,必须先把窗户打开,不然,闷、闹心、头痛等情况接踵发生,好像只有吹到风才安心,那种有窗打不开的场所,总觉得会把自己憋死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密室综合征。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,感觉胸闷、气短、头晕,不安。越小的空间越觉得憋屈,甚至有快要窒息的错觉。

D.选择性障碍

“病人”(赵萌,女 32岁)自述:

一翻菜单就不知道该点什么了,这个菜没吃过想试试,又怕不合胃口,点以前吃过的吧,又有点不甘心,这款厨师推荐菜不错,就是分量太大,那款呢,荤多素少,不行……最后交给朋友决定。买衣服也一样,碰到换工作什么的更纠结。哎,我就在过一个纠结的人生啊!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选择性障碍。在各种选择面前纠结,最后即便痛苦地做了一个决定,仍然会疑虑其他的选择是不是更好?

E.被害妄想症

“病人”家属(虞眉,女,35岁)描述:

我妈曾经反对我弟和他女朋友交往,后来他们分手了,一年多之后我妈接到打错的电话还坚信是我弟前女友打来骂她。有次我妈一天都没给我好脸色看,原因是她觉得保姆在我面前说她坏话了。老家店面租给别人,她总觉得吃亏了甚至担心店面会被那个租客抢走,让我每星期都回去看一看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经常处于恐惧状态,感觉自己被人非议,被人欺负,被人陷害等。

F.皮肤划痕症

“病人”(向竣,男,27岁)自述:

作为一个MAN,我一直被女同事嘲笑“皮薄”,即便是用手在皮肤上轻轻一划也会出现几条超夸张的杠杠,又痒又难受,看着像被虐待了一样。同事开玩笑说,如果在我后背刺上“精忠报国”那一定比广告牌还立体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皮肤划痕症。是皮肤血管的过敏反应,此类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,此类蛋白质如与过敏原相结合,机体就会引起一系列反应,最后导致皮肤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,组织胺会引起皮肤血管扩张,血清渗出血管外,产生肿块瘙痒。

另类强迫症你知道多少

A.游戏完美主义者

“病人”(时小萍,女,28岁)自述:

我不是个游戏迷,只是普通玩家。但我发现自己有个毛病,就是游戏里的那些宝箱,我都要开个遍,哪怕走上很长一段迷宫,沿途打很多怪,而且明知宝箱里只是一个最常见的补血药草(最初级的那种),也一定要取到,不然就很不舒服。每项技能也都要练到最高级才开心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强迫症的一种,这里也可以理解成是完美主义,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去取得一些价值很低的装备和物品,好像得不偿失,但如果结合“游戏完成度”就不同了,在这时,“完美”会成为快感和成就感的来源。

B.我爱数数

“病人”(李诗诗,女,26岁)自述:

我每看到一句话,就会控制不住去数有几个字,明知道数了也没意义,但就是忍不住去数,不数就难受,就焦虑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另一种强迫症,比起强迫自己的行为这更像是在强迫自己的意识。有研究称,过分追求完美、犹豫不决、谨小慎微、固执……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。

古怪恐惧症

A.看到密密麻麻就发麻

“病人”(菲菲,女,28岁)自述:

看到排列得密密麻麻的东西就头皮发麻,有次,朋友送了我一件衣服,拿出来一看,都是圆点,立马一身鸡皮疙瘩,直接把衣服丢出车外,朋友大惊,说这是今年最流行的“波点”,管你什么,吓死老娘了,好不好!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密集恐惧症。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体很敏感,感觉头晕、恶心、头皮发麻,程度因人而异。

B.人多我就难受

“病人”(冯芉,女,28岁)自述:

一直害怕人多的地方,特别是什么展销会、展览会,打死也不会去。坐公交车,就算等了很久才来,人多的话也绝不会挤上去。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有次老妈带我去逛街,老妈起先拉着我的手,后来被人群冲散了,我几乎被淹没在人群中,那感觉就好像掉进海里,几乎窒息,令我终身难忘,后来老妈从人群中“救”了我,回家我连做了好几天噩梦……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广场恐惧症。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,也指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。最怕去开会或去商场购物。

C.小猫让我受不了

“病人”(李池,女,26岁)自述:

说我怕狗比较容易理解,可能小时候被狗吓到过,但怕小猫是怎么回事?我也不知道,但就是很怕,只要一想到猫在我腿上擦来擦去就受不了。有几次在外面吃饭,有猫从桌下过,我就整个人跳起来,脸都白了,吃饭都没了胃口。如果去朋友家玩,事先知道家里有猫,我就不会去。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动物恐惧症。多源于少儿期,表现为对蛇、蜘蛛、兔子、猫、狗等的恐惧,部分动物恐惧症患者在进入成年期后自然缓解。

D.尖锐物是“死穴”

“病人”(喻慧,女,28岁)自述:

只要有个人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对着我,我就会立马冒汗、腿软、心跳加速。如果是对着我的眼睛,那么不夸张地说,我会害怕得哭起来。有次跟朋友一起吃饭,碰巧有个桌角对着我,我马上要求换位子,朋友直呼“也太夸张了吧!”

“诊断”及表现:

尖锐物体恐惧症。物体恐惧症的一种,指对一些尖锐的物体感到无法控制的恐惧。医学界已知恐惧症似乎有遗传性,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,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,但未必是同一种恐惧症。

有些怪癖只是习惯不是病

你是不是有一些怪行为,自己也没法解释,还担心是不是得了啥什么病。或者听朋友谈起他(她)的某种恐惧症,你立马发现自己也有类似情况。对此,心理医生的回答是,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生活,都属正常。

A.有些“症”不靠谱

社交恐惧症、电话恐惧症、黑暗恐惧症……网上一搜,各种恐惧症,七七八八一堆。其实许多“症”在医学上都不成立,目前医学上有正式叫法且有研究的包括强迫症、幽闭空间恐惧症、场所恐惧症、不安腿综合征等,其他那些症大多都是网友自己总结出来的,纯属好玩。严格来说每种症都有一定的标准,不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症就是什么症的。比如强迫症就分好多种,拿最常见的来说,有些人出门总觉得门没锁好,要回去看看。如果回去一次,这属于正常的行为,只是确认一下,而有强迫症的人往往要回去七八次,甚至十几次,这样就是病了,要找医生了。还有幽闭恐惧症,不是所有害怕呆在狭小空间的都是幽闭恐惧症,只有那些害怕得必须得逃走的才是。

B.心理素质好的就不会“对号入座”

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有怪行为,就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状况,还有人觉得这跟胆量有关。实质上与这些都无关,主要还是一种心理暗示。就好比最近说得比较多的密集恐惧症。在这个说法被提出之前,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看到密集的东西会有什么反应,结果有人把这个当事说,你就觉得真是这样的,然后再看这类东西,心里毛了,头皮也麻了。甚至有人连草莓、杨梅都不敢看了,那么你以前吃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心里发毛过吗?所以很多时候,是自己把自己给带沟里去了。另外,心理素质的好坏,也有一定影响。心理素质好一点的人外界的影响对他相对就小一些,也不太会“对号入座”。

C.不影响生活的都属正常,改不改无妨

那这些古怪的行为要不要改?怎么改呢?如果不妨事的话,改不改无所谓!如果真是已经成症了,就是病了,那么病人的心里肯定不好受,这说明已经对他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了。这类人,你不用说,他自己也会寻求办法,会看心理医生。如果只是一些小问题,比如喜欢抖腿啊,爬楼梯喜欢数台阶啊,拿了东西一定得原样放回原位啊……这些可能只是在旁人眼里比较怪,但如果你很享受这些行为,又觉得不会影响生活,OK,那你就继续好了,有什么关系?所以有些人说想改改不掉,其实也是借口,是本来自己不想改。还是那句话:平常心对待,别太当回事,有时这只是一种习惯,如果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,都是正常的!

结语:每个人都是有一点点小小的怪癖的,当然,大家也不要就这么对号入做。一点点小小的怪癖是可以被原谅的。(文章原载于《大众健康》,刊期:2012.06,作者:周一海,版权归作者所有;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)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